结果1992年开张那年,因为太冷,游客比预期少了200万人,迪士尼差点赔掉裤子。这事儿的后遗症大概太大了,也许是导致迪士尼开业选址相当谨慎的一个因素。
此外,迪士尼在开业之前还要仔细研究开业地点的风土人情、文化习俗,这也是一项超级花时间的大工程。
上海迪士尼有个"十二朋友园",把生肖和迪士尼人物凑一对,这事看着简单,背后花了5年多研究中国人的喜好。据说光是为了让城堡看着不像外国货,设计师前前后后改了200多遍设计!
而东京迪士尼更绝,直接把日本寿司搬进了园区,如果不做调研,美国人哪懂这些弯弯绕绕?文化不对味儿也很难挣到钱的。
开乐园就是个烧钱机器
天下没有无本的生意,想赚钱就要投资,想赚大钱就要冒着血亏的风险。而开一家迪士尼乐园就是这样的高风险投资,运营成本简直是个天文数字。
据统计,迪士尼乐园每天光维持运转就要烧掉500-800万美元!啥概念?放烟花这一项就占15%,等于每天烧掉北上广一套房。
就算迪士尼的大老板是全球富豪榜上的人物,钱也撑不住这么烧啊。香港迪士尼2020年疫情关着门,每天还要花120万港元保养设备,这钱烧得可能全董事会的心都在滴血。
此外,迪士尼乐园更新设备也像个无底洞。网传迪士尼有个"333规矩":每3年要换掉30%的游乐项目,保留30%经典项目,再搞30%高科技新玩意。
奥兰多迪士尼那个「银河护卫队」过山车安装2000个发光二极管,每颗灯珠成本抵得上一部iPhone,全车照明系统造价足够买下30辆兰博基尼。
他们2021还年投入5亿美元打造《阿凡达》飞行模拟器,运用4D体感+穹顶投影技术,让游客感知潘多拉星球的湿度与气味。
东京迪士尼乐园2023年改造「惊魂古塔」,为重现《玩具总动员》场景,仅3秒自由落体特效就烧掉1.2亿日元。
上海迪士尼2023年启用「数字烟花系统」,通过3000台无人机与建筑投影联动,实现城堡变形成《冰雪奇缘》冰宫的特效。
这些创新每一次都要花费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,要不是迪士尼的影视剧之类的项目也在赚钱,董事会敢不敢搞这么大还真不好说。
此外,迪士尼开一家乐园,最赚钱的是不是乐园本身还说不准。就比如东京迪士尼旁边的酒店天天爆满,周围商场赚的钱比门票还多3倍!
这就好比你在景区卖门票,结果发现卖烤肠的比你还挣钱。但这种"一个人来玩,十个人跟着赚"的好事,只有超级大城市才玩得转。
现实难题一大堆
理想很丰满,现实却充满意外,就算从文化、地理、经济、政治各个角度、各种可能的情况都考虑到了,像迪士尼这种体量的乐园在实际运作中还是会碰到很多离谱的事儿。
巴黎迪士尼当年不让卖酒,法国人直接炸锅,吃法餐不配红酒?这能忍?而香港迪士尼更玄乎,因为风水问题改大门方向,多花了1200万美元。每进一个新地方,光适应当地习惯就要多花很多钱。
上海迪士尼2022年关了113天,直接亏了6亿美元。现在迪士尼学精了,搞了个"全球互助系统",哪个园子出事,其他园子三天内就得帮忙分流游客。不过这套系统每年维护费就要吃掉总收入的2.3%,跟买保险似的。
此外,就算是迪士尼这样的全球顶级IP,也不一定能够开业就能躺赢其他对手,没准就半路杀出个程咬金来抢生意了。
就比如北京环球影城2021年开业就爆火,一年接待420万人,谁知道这些游客里有没有原本想去迪士尼的呢?
现在游客变心快,以前也许有认准迪士尼能粉七八年没事儿就去玩,但现在谁知道哪天就想去别家看看了,逼得迪士尼不敢随便开新园,生怕砸了招牌。
最后,迪士尼作为全球顶级经典IP,非常注重保持品牌的高端形象和高品质的服务。每个乐园的建设和运营都需要大量的时间和专业资源,尽可能地让游客满意。
一旦开始无节制扩张,那服务质量就没办法保证了,时间长了别说赚钱了,可能反而开的越多越赔钱,这就限制了他们能够同时管理的乐园数量。
维持现有的几家迪士尼乐园不搞扩张也可能是迪士尼的营销策略,因为这样几家迪士尼的游客不容易被分流,每一家都能长期保持火爆的人气。
也许迪士尼这6个园子就像限量款包包,越少越让人觉得金贵。咱们排队三小时玩项目,抢破头买玩偶,其实都在帮人家搞"饥饿营销"。
对此,大家怎么看?
信息来源:
迪士尼公司近年财报
国际游乐园协会报告
法国政府公布的迪士尼运营档案
上海迪士尼公开数据
美国旅游局产业分析
抖音@每日经济新闻《专家称中国建第三座迪士尼概率不大》2023-06-07
信息来源:
迪士尼公司近年财报
国际游乐园协会报告
法国政府公布的迪士尼运营档案
上海迪士尼公开数据
美国旅游局产业分析
抖音@每日经济新闻《专家称中国建第三座迪士尼概率不大》2023-06-07
返回搜狐,查看更多