如何鉴别三七的真假与品质

如何鉴别三七的真假与品质

1、 臭七(发生腐烂的三七)

三七主根在生长中发生病变、腐烂的三七。

鉴别:臭七干扁,形状不规则,主根上有大面积的黑色物;或组织疏松发白;

2、发霉七(长霉菌的三七)

产生:干燥不彻底或储存过程中受潮导致霉变。

鉴别:表面潮湿,可见绿色、黄绿色霉菌分布。

3、裹泥七

产生:把臭七,烂七,霉七等劣质三七进行裹泥处理,掩饰瑕疵。

鉴别:表面有明显的泥土附着。

4、打蜡三七

产生:为了掩盖发霉、病变等瑕疵,用滑石粉、工业蜡等对三七进行打磨;增加重量。

鉴别:表面光滑,光照下有反光,手感滑腻;

5、胶粘三七

产生:用胶水把小三七巧妙地粘在一起。

鉴别:多发在异常大个的三七上;全身疙瘩较多,仔细观察,会发现有胶水粘接的痕迹,用力掰可以掰开。

6、药渣三七

产生:被提取皂苷后或泡酒后的三七

鉴别:质感轻,组织疏松、断面没有菊花心,呈灰白色,容易掰断。

7、帽三七(捆绑七)

产生:用皮筋把鲜三七的剪口、侧根与主根捆绑在一起,以小充大。

鉴别:有皮筋或明显的皮筋勒痕,能看到明显的剪口、侧根,有明显的遗留植株。

8、根三七

产生:把支根缠绕在主根上,以增加三七个头和重量。

鉴别:主根周围被大根和支根缠住。

9、未水洗三七

产生:修剪后直接干燥,未经水洗的三七。

鉴别:表皮附着有泥土,用手摸有泥土粘在手上。

产生:在采挖、加工中造成的局部或大面积损伤。

鉴别:肉眼可见明显的破损,破损处与表皮颜色有明显区别。

10、三七

产生:做标本展示;冒充野生三七。

鉴别:基本保留了三七根部的各个部分,个头较大。

云南省环保厅联合中科院昆明动物所与植物所发布的《云南省生物物种红色名录》中明确注明野生三七已灭绝,近百年来没有发现过。

11、三七

近年来, “乳包”(即三七主根上的瘤状物)越来越多成为三七的一大外形特征。而苗乡种植的无公害、有机、无农药栽培的三七在外形上表现为修长、光滑、乳包较少。

究竟什么导致三七的乳包越来越多?是否跟近代的化学农业有一定关系?目前原因不明,苗乡及相关科研团队正在研究中。

优质三七外在品相

无泥土、无盘根、不戴帽、无腐烂(清洗干净、修剪干净、干燥彻底无病变、无破损、无霉变)

🌈 相关推荐

左脑右脑哪个发达智商高
365bet官方网站下载

左脑右脑哪个发达智商高

📅 07-04 👁️ 7190