楚人有鬻盾与矛者,誉之曰: 吾盾之坚 , 物莫能陷也 。
出自先秦韩非的《自相矛盾》
译文有一个楚国人,既卖盾又卖矛。他夸耀自己的盾,说:“我的盾坚固无比,没有什么东西能够穿透它。”
注释鬻:卖。盾:盾牌,古代作战时遮挡刀剑用。矛:古代用来刺杀敌人的长柄兵器,矛的基本形制有狭叶、阔叶、长叶、叶刃带系和凹口骹式等。者:...的人。誉:赞誉,夸耀。曰:说,讲。吾:我。莫:没有什。夫“用在首句,引起议论。陷:穿透、刺穿的意思。
赏析此则寓言,巧妙揭示言过其实、自相抵触之弊,发人深省。
完善
原文
韩非《自相矛盾》
楚人有鬻盾与矛者,誉之曰:“吾盾之坚,物莫能陷也。”又誉其矛曰:“吾矛之利,于物无不陷也。”或曰:“以子之矛陷子之盾,何如?”其人弗能应也。夫不可陷之盾与无不陷之矛,不可同世而立。
译文及注释
译文 有一个楚国人,既卖盾又卖矛。他夸耀自己的盾,说:“我的盾坚固无比,没有什么东西能够穿透它。”又夸耀自己的矛,说:“我的矛锋利极了,任何坚固的东西都穿得透。”有人问他:“如果用您的矛刺您的盾,结果会怎么样呢?”那人一句话也回答不上来。什么都不能刺穿的盾与什么都能刺穿的矛,不可能同时存在于这个世界上。
注释矛:古代用来刺杀敌人的长柄兵器,矛的基本形制有狭叶、阔叶、长叶、叶刃带系和凹口骹式等。盾:盾牌,古代作战时遮挡刀剑用。誉:赞誉,夸耀。曰:说,讲。吾:我。陷:穿透、刺穿的意思 。
展开阅读全文 ∨
思考问题
1、“其人弗能应也”的原因是什么?答:因为自己把“矛”和“盾”的功力都夸大到绝对化程度,使自己不能自圆其说,处于尴尬局面,无法回答。
2、假如你是楚国商人,你该怎样来推销你的“矛”和“盾”?答:卖矛的时候,可用一个质量不如自己的矛的产品加以比较,卖盾的时候用同样的方法加以比较,这样既可以试出自己矛的好处,也能比较出自己盾的质量。
3、学习这则寓言后,你得到什么启示?答:说话、做事都要认真考虑周到,不要自行相互抵触,产生矛盾。
简析
《自相矛盾》出自《韩非子·难一》,这则故事以简洁明了的语言揭示了自相矛盾的逻辑错误。它告诉我们,在陈述观点或推销产品时,必须保持逻辑的一致性,否则就会陷入自相矛盾的境地。这种错误不仅在言语表达中需要避免,在实际生活和工作中也应该警惕。同时,这个故事也以一种幽默的方式提醒了在自我宣传和推销时,过分的夸大其词可能会让人陷入尴尬窘境。
韩非
韩非子生于周赧王三十五年(约公元前281年),卒于秦王政十四年(公元前233年),韩非为韩国公子(即国君之子),战国末期韩国人(今河南省新郑)。师从荀子,是中国古代著名的哲学家、思想家,政论家和散文家,法家思想的集大成者,后世称“韩子”或“韩非子”,中国古代著名法家思想的代表人物。► 22篇诗文 ► 700条名句
完善
猜您喜欢
无心者公,无我者明。
——《格言联璧·处事类》
木与木相摩则然,金与火相守则流
——《庄子·杂篇·外物》
马不伏历,不可以趋道;士不素养,不可以重国。
——《汉书·传·眭两夏侯京翼李传》
唯愿当歌对酒时,月光长照金樽里。
——李白《把酒问月·故人贾淳令予问之》
金阙晓钟开万户,玉阶仙仗拥千官。
——岑参《奉和中书舍人贾至早朝大明宫》
夫缀文者情动而辞发,观文者披文以入情,沿波讨源,虽幽必显。
——《文心雕龙·知音》
公子王孙逐后尘,绿珠垂泪滴罗巾。
——崔郊《赠去婢》
迢迢牵牛星,皎皎河汉女。
——佚名《迢迢牵牛星》
粉堕百花洲,香残燕子楼。
——曹雪芹《唐多令·柳絮》
古路无行客,寒山独见君。
——刘长卿《碧涧别墅喜皇甫侍御相访》